【创新长三角】G60科创走廊3.0:上海与周边城市的"硬核"协同

⏱ 2025-07-09 07:27 🔖 阿拉爱上海 📢0

【导语】
周一早晨,合肥科学岛的科研人员正在分析上海同步辐射光源传回的实验数据;同一时刻,松江G60科创云廊的显示屏上实时跳动着九城市技术交易数据。这两个跨越300公里的创新场景,共同勾勒出长三角科创共同体的生动图景。

第一章 创新策源:从单点突破到网络协同
2025年创新指数显示,长三角研发投入占全国28%,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增长65%。"我们联合上海交大、浙江大学组建了量子计算研究联盟,"中科大潘建伟院士介绍。值得注意的是,大科学装置共享平台累计服务项目超1.2万项,设备利用率达85%。

爱上海论坛 在嘉兴科技城,由上海漕河泾开发区运营的"创新飞地"入驻企业达143家。"研发在上海,中试在嘉兴,量产在安徽的模式让创新周期缩短40%,"运营总监王伟说。特别值得关注的是,2025年长三角技术交易额突破1万亿元,跨区域转化率提升至58%。

第二章 产业跃升:从制造工厂到智造高地
产业链图谱分析显示,长三角集成电路产业协同度达92%,生物医药联合攻关项目增长210%。"我们的芯片设计在上海,晶圆制造在苏州,封装测试在无锡,"中芯国际联席CEO赵海军表示。更突破性的是,长三角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企业超50万家,生产效率平均提升35%。

上海贵族宝贝sh1314 在江苏吴江,上海临港集团打造的"智能驾驶产业园"已集聚上下游企业76家。"测试数据九城互认,让自动驾驶研发效率提升60%,"项目负责人周雯介绍。值得骄傲的是,2025年长三角数字经济规模占全国30%,人工智能产业人才密度全球领先。

第三章 人才共育:从虹吸效应到共生生态
人力资源报告显示,2025年长三角人才流动率达18.7%,"周末工程师"规模超10万人。"我在上海工作,但每周去杭州授课两天,"某AI企业CTO张敏说。更引人注目的是,九城市联合推出"长三角人才码",实现职称互认、社保互通、服务共享。

上海品茶工作室 在浙江嘉善,上海理工大学建立的"长三角智能制造学院"年培养高端人才1200名。"我们的毕业生60%留在长三角工作,"院长李芳表示。特别值得肯定的是,2025年外国高端人才集聚度较2020年提升3倍,国际化创新社区达27个。

【展望】
随着《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发展规划》深入实施,专家预测到2026年将形成更具活力的创新生态系统。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吴锋所言:"长三角正在探索新型举国体制下的区域协同创新路径,其经验将为建设世界级创新高地提供中国方案。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