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科创引擎:上海与周边城市如何打造世界级创新走廊》

⏱ 2025-07-10 10:22 🔖 阿拉爱上海 📢0

【本报记者 陈思远】清晨的G60高速上,运送精密仪器的专用车队正驶向松江枢纽;午后的张江实验室,来自合肥的科研团队正在调试量子计算原型机;傍晚的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,上海投资人在评估新药研发项目——这些流动的创新要素,正在重塑上海与周边城市的科技合作生态。

■ 2025长三角科创关键指标
1. 创新资源流动:
- 跨区域技术合同:年成交额突破3800亿
- 联合实验室:建成87家(年增28%)
- 科学家工作坊:每月举办超200场
2. 产业协同:
- 产业链创新联盟:覆盖12个重点领域
上海品茶网 - 科创飞地:上海在周边设立43个
- 联合攻关项目:国家级56项
3. 制度突破:
- 科技资源共享平台:接入设备价值超90亿
- 人才评价互认:覆盖9类专业职称
- 科创板上市培育:联合梯队企业182家

■ 三大协同创新模式
上海龙凤阿拉后花园 1. 上海研发+周边转化:
- 张江-南通光电产业园
- 临港-平湖航空航天基地
- 紫竹-吴江智能制造带
2. 联合攻关:
- 长三角量子通信干线
- 生物医药临床研究协作网
- 新能源汽车标准创新中心
上海品茶工作室 3. 生态共建:
- 长三角科技金融联盟
- 知识产权保护协作中心
- 科技服务业集聚区

【专家视角】
中国工程院院士、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主任李培根指出:"这种'核心节点+创新网络'的协同模式,正在改变我国科技创新地理格局。"(全文共计3720字)